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Sousveillance v.s. Surveillance

近日我們ISLab實驗室的同學提出X-Eye,除了在2010年全國資通訊比賽得獎外,也將於2011年SPIE EI研討會發表一篇論文。我在研究X-Eye與Wearable Vision的文獻過程中,發現這個研究雖然發展二十餘年,但一直沒有固定的關鍵字。後來在Wiki看到Sousveillance[1],覺得是個很不錯的字,因此特別撰文來探討。

要談Sousveillance,要先從Video Surveillance談起。Video Surveillance與Visual Surveillance是這幾年電腦視覺一個熱門的研究題目,從物件偵測/追蹤/辨識、事件偵測辨識、行為分析、視訊摘要查詢等,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。但基本上這是一種「監控」人類的觀念,將攝影機置於人類的周圍環境,以分析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。雖然在公共安全上是一個不錯的應用,但是以人權與隱私的概念來看,其實頗有爭議。

因此若反過來將攝影機放在人類身上,以第一人稱角度來攝影周圍環境,則頗有自我保護的意味。因此2001年開始有WSD(World Sousveillance Day)[2, 3, 4, 5]的活動與聯盟,Sousveillance又可稱之為反監控(Inverse Surveillance),該聯盟堅稱每個人有權利進行反監控的行為,以保護自己。因此將攝影機放在身上,當有警察上門盤詢,則可以照相存證,以防萬一;當開車遇到車禍事端,則拍照以防萬一等等。

從字面上來比較Sousveillance與Surveillance,也可以明顯看出兩者的相對關係。兩個字的字首sous-與surv-分別是法語中的below與above的字義。Surveillance意義為Eye-in-the-sky,而Sousveillance則為Camera-in-the-human。因此sousveillance與surveillance分別可以想像成監控與反監控的相對意涵。

將攝影機掛在身上,應該不稀奇。但若結合Wearable Computer成為Wearable Vision與Augmented Reality,則就有非常多的應用,如旅遊導覽、打撞球、登山、生活日誌等。這樣的電腦視覺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,並在CVPR 2009年成立一個Egocentric Vision Workshop[6],專門討論相關的電腦視覺技術理論。

另外,我們以可以從Camera View的角度來區分兩者:Sousveillance是Egocentric View,而Surveillance則是Exocentric View。

Steve Mann有一篇論文[7],專門在探討如何透過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,來達到反監控(Inverse Surveillance),並正式定名Sousveillance。Steve Mann並又在Wiki正式定義Sousveillance的意義[1],可見其有意要推廣Sousveillance成為Wearable Viiosn/Egocentric Vision的代名詞。

CVPR2009用的Egocentric Vision乃沿用電腦視覺常見的Ego-字首,如Egomotion,這是指攝影機會移動時(如機器人視覺所使用的攝影機),所需要的視覺計算演算法。因此在電腦視覺的傳統上比較常用Ego-字首。

但Ego字首在字義上卻有負面的意義:自我。Egocentric的單字其實是「以自我為中心」的意思。

以我個人的看法,我傾向於採用Steve Mann於Wiki[1]提出的觀點:以Sousveillance單字來當作Wearable Vision與Egocentric Vision的關鍵字。

但我認為Sousveillance這個單字本身還沒有加入電腦視覺分析的概念,因此應採用Visual Sousveillance,Smart Video Sousveillance,或Intelligent Video Sousveillance作為關鍵字,以代表「電腦視覺+Camera-In-The-Human」的結合意義。

Egocentric單字,我個人認為可以作為View的差異化說法,也就是以Egocentric View與Exocentric View兩個詞,來說明Surveillance與Sousveillance的攝影角度差異。


文後附上我這一年來有關於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and Sousveillance的一份演講稿[8],供對於本文有興趣的人參考。該演講稿包含有關於Surveillance與Sousveillance(X-Eye)的基本研究現況,此外對於我與ISLab同學這幾年來研究成果也有一些介紹。


[1] Sousveillance, Wikipedia.
[2] World Surveillance Day, Wikipedia.
[3] Sousveillance, J. Hofman, New York Times, 2006.
[4] Sousveillance-The Art of Inverse Surveillance, Feb. 8-9, 2009, Denmark.
[5] 世界Sousveillance日,WorldLingo.
[6] First Workshop on Egocentric Vision, 2009.
[7]  Steve Mann, Jason Nolan and Barry Wellman. Sousveillance: Inventing and Using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 for Data Collection in Surveillance EnvironmentsSurveillance & Society 1(3): 331-355
[8] 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and Sousveillance, Yuan-Kai Wang, 2010.

本網誌相關文章 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